《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原文及譯文賞析賞析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原文及譯文賞析賞析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注釋]

            (1)節(jié)選自《孟子·告子(上)》。

            (2)魚,我所欲也:魚是我喜歡的東西。欲,想要,喜歡。

            (3)熊掌:熊的腳掌,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食品。

            (4)二者不可得兼:兩種東西如果不能同時得到。可得,同義詞復(fù)用,能。兼,同時得到。

            (5)者也:語氣詞復(fù)用,與“也”相同。

            (6)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需要的。亦,這里同“固”,本來。

            (7)義: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

            (8)舍生而取義者也:(我寧愿)舍棄生命而去求得義。而,連詞,并列關(guān)系。

            (9)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者,“所欲”是主語,“有”是謂語,“甚于生者”是賓語。于,介詞,比。

            (10)故不為茍得也:所以我不干茍且偷生(的事)。茍得,茍且偷生的意思。

            (11)死亦我所惡:死本來是我厭惡的。惡,討厭,不喜歡。

            (12)故患有所不避也:所以,禍害中有我不該躲避的。患,禍害。有所不避,有不該躲避的禍害。所,代“不避”的禍害。辟,通“避”,躲避。

            (1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人們所喜歡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如使,假如,假使。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14)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一切能夠求生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者,用在形容詞、動詞或動詞短語后面,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表示……(人、事、物),這里是……的手段。

            (15)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假使人們厭惡的東西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莫,否定副詞,沒有。

            (16)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那么一切可以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則,連詞,表承接,就,那么。

            (17)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運用這種方法就可以生存,然而卻有人不采用它。由,介詞,用。是,近指代詞,這。

            (1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以(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是故,由此。

            (19)所惡有甚于死者:所厭惡的有勝過死亡的。

            (20)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非獨,不僅。

            (21)與賢者能勿喪耳:只是有道德的人喪失這種信念罷了。耳,而已。

            (22)一簞(dān)食:一筐飯。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23)一豆羹(gēng):一碗湯菜。豆,古代盛羹湯的器皿,形似高腳盤。羹,用肉或菜做成的帶湯的食物。

            (24)弗(fú):不。

            (25)呼爾而與之:如果吆喝著施舍給人家。呼爾,吆喝的樣子。爾,為副詞詞尾。之,泛指“與”的對象,譯作“人家”。

            (26)蹴(cù)爾而與之:如果用腳踢著讓人家來取。蹴爾,用腳踢的樣子。踢。

            (27)乞人不屑也:即使是乞丐也不屑接受。不屑,瞧不起。

            (28)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對于優(yōu)厚的俸祿如果不問它合不合禮義就去接受它。萬鐘,指優(yōu)厚的俸祿。鐘,古量器,六石四斗為一鐘,這里極言其多。不辨禮義,即“不辨以禮義”,不按禮義來分別。

            (29)萬鐘于我何加焉:那么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加,增益,這里指所獲得的益處。焉,語氣詞。

            (30)為宮室之美:為了自己住宅的華美。宮室,住宅,上古宮與室同義。

            (31)妻妾(qiè)之奉:妻妾的侍奉。妻妾,正妻和小老婆。

            (32)所識窮乏者得我歟(yú):(為了我)結(jié)識的窮苦人感激我嗎?所,起指示作用。窮乏,貧困,貧苦。乏,缺少錢財。得,通“德”,名詞作動詞,感激。德我,認(rèn)為我有恩惠。歟,助詞,表示疑問。

            (3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從前情愿犧牲生命也不接受。鄉(xiāng),通“向”,從前。為,肯,情愿。

            (34)為:動詞,接受。

            (35)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作法難道不應(yīng)該停止嗎?是,這些。亦,加強語氣,無義。已,停止,結(jié)束。

            (36)本心:指舍生取義。

            相關(guān)試題及答案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xué)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xué)》《中庸》)

            2.本文先以“魚”和“熊掌”設(shè)喻,引出中心論點舍生取義。從正面論述了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從反面論述了舍義取利是喪失本心。“舍生取義”畢竟是在特殊情況下的行為,孟子認(rèn)為“舍生取義”的前提是“二者不可得兼”;如果生和義可以同時兼得的時候,孟子認(rèn)為則應(yīng)該“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文中體現(xiàn)了孟子“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本文所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試舉例說說。

            [答]①比喻論證例。如:以魚和熊掌比喻生與義的作用是論證中心論點:舍生取義。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事例比喻守義不辱。②對比論證。如:魚和熊掌對比,生與死對比,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對比,向合今對比。③舉例論證。如:一簞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論證以嗟來之食為羞。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從反面論證喪失其心。

            4.怎樣評價孟子的把道義看成人心所固有的的觀點?

            [答]這是唯心主義先驗論,這是不可取的,但他認(rèn)為為了道義而舍生是有道理的。

            5.課文中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舍生取義”的道理。

            6.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

            [答]①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孟子用“ 舍生而取義 ”來表現(xiàn)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xiàn)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本文所強調(diào)的“義”與市場經(jīng)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fā)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wù)劇?/p>

            [答]不矛盾,在市場經(jīng)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jì)的事。

            9.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

            [答]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國。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

            10.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jì)的中學(xué)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

            [答]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guān)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11.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xué)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xué)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xué)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些,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答]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yīng)當(dāng)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脅。

            二:

            1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得:

            (2)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14.本文開頭從“魚”和“熊掌”說起,有什么好處?(2分)

            15.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種人?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目捶ā#?分)

            參考答案

            12.(2分)(1)通“德”,感激。(2)天性,天良。

            13.(4分)(1)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2)不分辨是否合乎禮與義就接受優(yōu)厚的俸祿,這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14.(2分)作者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15.(2分)答題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義的人。現(xiàn)實生活中,舍生取義、見義勇為的人會得到人們的肯定和贊揚,而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的人會遭到人們的唾棄。(言之有理即可)

            三:

            1.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避 (2)喪(3)皆(4)患

            2.本段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論點,接著運用________________的論證方法論證這個論點。

            3.你能說說文中“舍生取義”的“義”與社會上哥們義氣的“義”有什么不同嗎?(限定50字以內(nèi))

            4.翻譯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所欲有甚于生,故不為茍得也

            (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由是則生而不用也/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B.蹴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C.所惡有甚于死者/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D.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

            6.請說說文中畫線句子中的“是心”具體指的是什么?

            7.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屋舍儼然/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B.故患有所不避也/且人患志之不立

            C.非獨患者有是心也/是進亦憂,退亦憂

            D.同舍生皆被綺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8.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填空.

            (1)選段中,作者將______比作魚,將____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張:當(dāng)二者不能兩全時,應(yīng)___________。

            (2)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此處的“大丈夫”與文段中的“_________”這個詞意義相同。

            9.孟子認(rèn)為“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請舉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賢者”,并寫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氣節(jié)的名句。

            賢者:_________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出自該文的成語是_________,現(xiàn)在的意思是:

            11.對加點的詞解釋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

            A.故患有所不避(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過)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謂失其本心(自已的修養(yǎng))

            12.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A.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魚而取熊掌”的常情來比喻“舍而取義”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對比的方法闡明不應(yīng)為物欲所獲而喪失本心

            D.文中用了不少兩兩相對的句子,形式優(yōu)美,情感強烈,說理透辟。

            13.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句子是:

            參考答案:

            1.(1)躲避。(2)喪失。(3)都。(4)禍患,災(zāi)難

            2.生,亦……取義者也 正反對比論證

            3.孟子的“義”指的是大義它事關(guān)人民,民族國家的利益(或是與進步的,正義的事業(yè)有關(guān)的仁義),而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有關(guān)的江湖義氣(或只著眼于個人和小團體的無原則的私利)。

            4.(1)(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那么就會舍棄生命,選取正義。

            (2)(我)所喜歡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敢做茍且偷生的事。

            (3)由此可見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方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

            5.A

            6.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yīng)該舍生取義。

            7.C

            8.(1)生,義,舍生取義

            (2)賢者

            9.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

            文天祥:“人生自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10.舍生取義 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

            11.D

            12.A

            1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翻譯: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只不過是賢人能夠不丟掉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所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讓所認(rèn)識窮困貧乏的人感激他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惡廉恥之心)。

            賞析:

            《魚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

            《魚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jù),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diào)“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舍生取義。孟子性善,自認(rèn)為“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就應(yīng)該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養(yǎng)及教育,不做有悖禮儀的事。孟子對這一思想,認(rèn)為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修養(yǎng)的精華,影響深遠的事。

            這篇文章選自《孟子·告子上》,它論述了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于生,當(dāng)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

            什么是“義”呢?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也。”(《告子上》)又說:“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萬章下》)孟子認(rèn)為自己做了壞事感到恥辱,別人做了壞事感到厭惡,這就是義;義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須遵循的正路。

            孟子是怎樣提出和論證他的主張呢?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生命而要義。在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rèn)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

            為什么要舍生取義呢?孟子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證。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這幾句論證說:生命是我珍愛的,但還有比生命更為我所珍愛的(指義),所以不能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厭惡的,但還有比死亡更為我所厭惡的(指不義),所以有時對禍害(死亡)不愿躲避。這是從正面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這幾句論證說:如果沒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樣不能用呢!如果沒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避免禍患(死亡)的事情哪樣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這樣下去,人們的行為不是會變得無所不為、卑鄙無恥了嗎?這是從反面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其三,“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幾句論證說:通過這樣的手段(指不正當(dāng)?shù)氖侄危┚涂梢员H械娜瞬辉敢獠捎茫煌ㄟ^這樣的辦法(指不正當(dāng)?shù)霓k法)就可以避免禍患(死亡),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所以,還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愛的(指義),還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指不義);不單是賢人有這種重義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賢人沒有喪失罷了。這是從客觀事實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有人舍生取義。通過以上論證,文章開頭提出的中心論點就成立了。

            不過,上面的論證只是講道理。為了使這種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著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簞”是古代盛飯的圓形竹籃,“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爾”是大聲呼喝著,“蹴爾”是用腳踢著。這幾句說:只要得到一小筐飯、一小碗湯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餓死,如果是輕蔑地呼喝著叫別人吃,哪怕是饑餓的過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腳踢著給別人吃,那就連乞丐都不屑要了。《禮記·檀弓》有一段故事與此相類似:“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可見,孟子寫這段話是有根據(jù)的。“所惡有甚于死者”,當(dāng)面忍受別人的侮辱比死亡更令人厭惡,所以寧愿餓死也不愿接受別人侮辱性的施舍。連無人認(rèn)識的路人和貧困低賤的乞丐都能這樣做,常人更不用說了。這一事例生動地說明了人們把義看得比生更為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就會舍生取義。

            在孟子看來,“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這種重義之心,人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之時都應(yīng)舍生取義。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窮困危急的情況下可以拒絕別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寧的環(huán)境中卻見利忘義。這種現(xiàn)象該如何解釋呢?文章第三段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會上確實存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鐘”是古代的計量單位,六斛四斗為一鐘,“萬鐘”指豐厚的俸祿。為什么有人不問合不合禮義而接受萬鐘俸祿呢?萬鐘俸祿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呢?“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是為了住房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因為給了所認(rèn)識的窮朋友以好處而使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嗎?華麗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這些都是身外之物,與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當(dāng)初寧肯餓死也不愿受侮,現(xiàn)在卻為了這些身外之物而不顧廉恥,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認(rèn)為這種人原來也有舍生取義之心,后來因為貪求利祿而喪失了。孟子警告說:“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不辯禮義而受之”的可恥之事不是可以罷休了嗎?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luò)推廣 自學(xué)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xùn)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biāo)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chǔ)學(xué)習(xí)電腦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xùn)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情感文案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xué)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教育培訓(xùn)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xùn)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造紙術(shù)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人妻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成人丝袜激情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夜夜添一区|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4区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