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魏一·秦敗東周文言文翻譯

戰國策·魏一·秦敗東周
《秦敗東周》是創作于戰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秦敗東周》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秦敗東周,與魏戰于伊闕,殺犀武。魏令公孫衍乘勝而留于境,請卑辭割地,以講于秦。為竇屢謂魏王曰:“臣不知衍之所以聽于秦之少多,然而臣能半衍之割,而令秦講于王。”王曰 :“奈何?”對曰:“王不若與竇屢關內侯,而令趙。王重其行而厚奉之。因揚言曰:‘聞周、魏令竇屢以割魏于奉陽君,而聽秦矣。’夫周君、竇屢、奉陽君之與穰侯,貿首之仇也。今行和者,竇屢也;制割者,奉陽君也。太后恐其不因穰侯也,而欲敗之,必以少割請合于王,而和于東周與魏也。”
翻譯
秦國打敗了東周,在伊闕同魏國交戰,殺死了魏將犀武,乘勝駐扎在魏國境內,魏國派公孫衍用卑下的言辭請求割讓土地,來同秦國講和。
有人替竇屢對魏王澄:“臣下不知道公孫衍所說的,秦國能聽從多少,然而臣下能夠用公孫衍答應割讓土地的一半,讓秦國閱大王講和。”
秦王說:“怎么辦呢?”回答說:“大王不如讓他做關內侯,命他出使趙國,大王重視他的出行而且給他豐厚的俸祿。于是揚言讜:‘聽說東周、魏國已叫竇屢割讓魏國土地給奉陽君,聽憑秦國怎么辦了。”
東周君主、竇屢、奉陽君同穰侯,是以死相爭的仇人。現在進行講和的,是竇屢;制止向秦國割地的,是奉陽君。秦國太后害怕他們不肯依附穰侯,就會想破壞這件事,一定會用少要魏國割讓i地的辦法同大王講和,因而秦國就會同東周和魏國講和了。”
作品出處
《戰國策》是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書并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末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戰國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國社會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