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作文合集4篇
【精華】植物作文合集4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植物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植物作文 篇1
今天,我的好伙伴楊欣悅邀請我們一家人去她奶奶家看竹子。
到了她奶奶家,我們看到一排排碧綠的竹林,竹枝桿挺拔,修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們喜愛。奶奶正在辛辛苦苦地打掃著竹林。我跟楊欣悅爭先恐后地跑上去,對奶奶說:“奶奶,我們來幫你打掃吧!”我們倆都搶著打掃竹林,不一會兒,竹林就打掃得干干凈凈。
我們大家休息了一會,爸爸說:“你們喜歡竹子嗎?”大家都說:“喜歡!”“那你們知道竹子的好處和用途嗎?”,媽媽說:“竹子全身都是寶,具有固土防沖,防風減災等良好功能,對維持生態平衡,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叔叔說:“竹除觀賞外,還是優良的建筑材料,又是造紙的原料和文化體育用品的重要材料。”楊欣悅說:“竹子還可以制造樂器、各種工藝美術品,例如:釣魚竿和滑雪杖,竹簧雕刻、竹席、竹屏、竹瓶都是馳名海內外的工藝美術品。”我說:“竹筍是味道鮮美的美食,可制成筍干或罐頭,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等功效。”爸爸說:“竹子的好處很多很多,但我更欣賞竹子那頑強不屈的品格,它被稱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還有‘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竹子自古以來都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大畫家鄭板橋專為竹子寫了許多詩句,但使我最難忘的還是那一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充分顯示了竹子不畏困難、不懼壓力的強大生命力,這是一種人們看不見而確實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體現的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嗎?我們每個人,需要的不也就是這種精神嗎?”
從此以后,竹子堅韌不怕的精神和頑強的品格一直映在我腦海里。
植物作文 篇2
曾經在花市看到有一家名叫“植物一寵一”的店面。店面很大,里面的植物還真是被一寵一著,種在各種各樣的盆子里,無論是哪一種姿態都有一種矯一揉一造作的媚。有一棵藤本植物,被種在一個狀如鳥籠的盆里,四周被鐵絲欄圍住了,藤蔓從籠里探出來。怎么看都覺得別扭——為什么要把它囚在籠里呢?店鋪門前掛著一塊牌子,上寫:“謝絕同行參觀,禁止拍照。”我止步了。我不是同行。
一個謝絕同行,禁止拍照的'店主,一個把植物囚禁的人,心,也就那么一點大了。一塊牌子,也就拒絕了所有的人心。
想那些受一寵一的植物,怕是不能恣意生長的吧?叫你如何攀爬,你便得依照某個架子某根繩索攀爬;讓你如何長枝葉,你便得時時被修剪著,擺著造型......植物一寵一,在那人的一寵一愛之下,你,縱然有一顆自一由心,也沒有了自一由身。萬千嬌一寵一,怎堪比那燦爛怒放恣意伸展的灑脫?
不要一寵一,要讓你喜歡的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人兒,永遠地自一由。自一由,是最可貴的。不自一由,毋寧死。 對你喜歡的人兒說:“飛吧,飛得越高越遠越好,當你自一由飛翔之后,還會回到我的身邊,那才是真正的熱愛。”
植物作文 篇3
正月初七,爸爸、媽媽帶我去植物園玩。植物園好玩的景點很多,有玉泉魚躍、百草園、森林公園……我們的目的地------靈峰探梅。
梅花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愛植梅、賞梅、詠梅。我們一走進靈峰景區,一股清雅宜人的幽香襲來,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陽光細細灑在梅樹上,我呼吸一下梅花香淡的空氣,舒服地伸了個懶腰,開始我美好世界。來來回回,腳步緩慢,一遍一遍地看著這燦爛的梅花,它是那樣搖曳;親吻著它的容顏,它是那么醉人;它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錚錚鐵骨、浩然正氣,獨步早春的精神,使我想起了夜深人靜教師窗內的紅燭熠熠生輝,一種獨特的人生之花與雪中的梅花竟相開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那種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很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
植物作文 篇4
看著漸漸枯黃的蘭花,愧疚之感油然而生。是我的疏忽摧毀了她的堅強,曾經她是那么的堅不可摧,屹立挺拔。只因為小外甥無知的玩弄,讓他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俗話說:“養花容易,繡花難”,養一盆鮮亮的花更是難上加難,他需要我們定期的澆水、剪枝、整形,而且要時不時的觀察花的變化。如葉子變黃,是不是水分過多;花枯萎,是不是陽光太強;花枝折斷,是不是有人招惹了她,這些外在的因素都可能影響了她蓬勃的生命力。我們時常會看到一盆枝繁葉茂、含苞怒放的花兒,往往會嘖嘖稱贊、愛不釋手,但又有誰知道在百口稱贊的背后養花人付出多少心思和精力。養花人每天要用心去感受她,用眼睛去觀察她,用手去精心侍候她,及時發現她的異樣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補救辦法,或是澆水過多,或是陽光太強,或是誰招惹了她,這都需要養花人精心調整后再定期觀察,真是煞費苦心,當我們看到自己精心調整的花兒再現生機的時候,我們是何等的欣慰,我們對著自己的內心吶喊“我們成功了”我想教育孩子應該和養花有許多相似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