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感-650字作文
前幾天,我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塑造了保爾.柯察金的英雄形象,通過對主人公成長經歷的敘述,揭示了蘇維埃國家的新一代在激烈的革命風暴中鍛煉成為具有鋼鐵般的堅強意志和崇高的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過程。高度贊揚了那種奮斗不息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頑強的革命斗爭意志和共產主義戰士的高貴品質。
讀完后,我不禁想到這樣一句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啊!古往今來,多少成就事業的人不是靠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呢?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有一次在旅途中盤纏用完了,他接連幾天都是用野果充饑,終于體力不支,暈倒在山路上。幸虧一個樵夫發現了他。樵夫好心地勸他回去,他卻堅決地說道:“來的路上,我曾遇到虎狼,盡管它們兇殘,但并沒有嚇退我。現在我更加不會后退了。”
看到徐霞客面黃肌瘦,疲憊不堪,樵夫擔心說:“如果先生繼續上路的話,恐怕還沒到浮羅山就……”“這我已經想過了。既然出來探險,就已作好了最壞的打算,什么地方不能埋我的一把骨頭?”樵夫被徐霞客堅毅的精神打動了,他主動幫助徐霞客在村里籌措盤纏。
終于,徐霞客又踏上了旅途。有些人鍥而不舍,知難而進,但有些人卻并非如此,他們遇見困難便知難而退,而且缺乏耐心。我國晉代大文學家左思,開始練習書法,不見成績,又改學彈琴,成績依舊平平。有一次,他聽父親對朋友說:“左思的智力還不如我呢!”這句話使左思受到很大的刺激,于是,他決心致力于文學,從此一心一意,不再彷徨顧盼,終于,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寫出了使“洛陽紙貴”的《三都賦》。
如果后來的左思不始終不渝地朝著一個目標奮進,而三心二意,知難而退,能行嗎?“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只要我們認準目標,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