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多讀書的名句
最近狂迷杜甫,看到知乎上有“杜甫有哪些句子讓人瞬間有流淚的沖動?”的問題。作此文以作答。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同樣經歷過大唐鼎盛時期,盛世中貴族盛宴的座上賓。戰后江南再遇時能說什么呢?江南風景不錯!】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贈衛八處士》
【參星與商星,此出彼沒,彼出此沒,亦如動蕩時代的我們。】
癡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百憂集行》
【為父不能養子,讓小孩饑餓而吵鬧,怎能不悲傷。】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兵車行》
【戰爭中人命何其輕賤】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新安吏》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悲陳陶》
【想打抗日戰爭時期的“中條山戰役”,歷史是驚人的相似。】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實際上住在成都草堂時,并不是杜甫全面倒霉,是有高官朋友資助,生活較為安定。但依然如此艱辛,戰爭中的普通百姓生活可想而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看到這句,想到遠高于工資的房價,步步高升的房租,頓時覺得公租房廉租房計劃叫“廣廈”是極好的。】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
【國破家何在?】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有才無運,漂泊無依】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哀江頭》
【深陷敵軍占領的首都長安,心中憂憤而南轅北轍。】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垂老別》
【生而做死別,戰爭中卑微小百姓的無奈】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新婚別》
【欲為君守節,卻名不正言不順。】
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
從此出妻孥,相視涕闌干。
——《彭衙行》
【逃亡途中的狼狽】
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
更為后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別筵!
——《送路六侍御入朝》
【竹馬之交,生做死別】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羌村其一》
【戰爭年間,生還是偶然,死亡卻是正常。】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
【老來多病,卻不得不常作客。】
杜甫是盛世的見證者,也是盛世隕落的見證者。求官的艱難,生活的不易,戰爭的重創,造就了杜詩情感上的悲傷凝重。以上整理的是讓我瞬間飆淚的杜甫詩句,不知道觀者是否有同感。備注是個人理解,如有不妥,歡迎指正。
為什么要多讀書
如果不是家里有礦,或者“讀書無用論”不會再度重返舞臺中心,那么“為什么要多讀書”這個問題,本來是不需要像個傻子一樣去論證的。
要讀書,當然首先是因為閱讀直接與智力訓練、智慧熏養有關,別無他徑。我不相信,有人會熱衷于盡可能地使自己更加愚昧,那他增智最好也是唯一方法,還是只有讀書。
有朋友反駁我說,“行萬里路”對人智慧充值的功效,可以相當于“讀萬卷書”,那我會回過頭跟她講,一只鴨子,你讓它去環游世界,看遍所有美好的風景,它回來還只是一只鴨子,并不會增益什么。
何以故,因為沒有見識的支撐,連所謂旅行都不過就是跑來跑去的瞎走路,看不出啥深意,玩不出真享受,即便走穿地球,也不會感受到涵天濡地的文化與文明之光的照耀。
這不是極端與傲慢的表達,而只是坦白說了幾句大實話。和有學問的人交談,我經常覺得自己還是個未開化的愚民,這一點感同身受。
要多讀書,是因為世界瞬息萬變,知識的更新換代日新月異,沒有人會慈悲地留在原地,耐心地等待我們的姍姍來遲。
哈佛名教授塞繆爾?阿貝斯曼在他那本名書《失實:為什么我們所知道的一切,有一半可能都將是錯的》中,曾提出了“知識半衰期”的理論。根據他的測算,現在這個社會,物理學知識的半衰期是【第13句】:07年,經濟學的半衰期是【第9句】:38年,數學知識的半衰期是【第9句】:17年,宗教知識的半衰期是【第8句】:76年。
這些研究數據展露出來,就意味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學到的所有知識,基本上平均八九年早已“過期”。我們必須時不時熬書作補品——家里有礦的除外,知識的變化與你們無關,去找“顏如玉”足矣。
為了不尷尬少丟人,不做“精神的野人”,我們也理應努力多讀書。手頭有本臺灣才子龔鵬程的《書到玩時方恨少》,一翻,剛好看到這么一則故事:
有一次作者到山東去,在行駛的火車上,恰好對坐是一對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夫婦,同是高知,也就攀談起來。途中,一群白鷺被火車驚起,這對夫婦非常訝異,連問“這是何物?”龔回答他們說,“這是王維詩‘漠漠水田飛白鷺’中的白鷺”。聽完,這對夫婦一臉茫然,坦白說既沒見過白鷺,亦不曾聽說過王維。
龔非常不解,也是個耿直老boy,直接問,“你們是在中國上的學嗎?”那對夫妻一臉羞愧,低頭沒有搭話,相對無言。龔起身去倒水,回來,發現對座連人帶行李都已經空空如也。
說了這么多,其實中心只有一個:切斷與書籍的關聯,我們將退卻回到心靈的蕪陌荒野中去。單單這個理由,還不夠你我重視嗎?
是的,知識也許還是改變不了地溝油的命運。我們也不會因為讀到一本好書,明天起床拉開窗簾一切前所未有,生命像朝陽一樣新穎動人。但是,她至少還可以讓我們的精神質地開始不那么廉價。
不管有礦沒礦,有房沒房,文化一定是所有人最后的尊嚴。騙你是小狗。
2024,9,30,晚,看張藝謀電影《影》歸來
多讀書真的可以提高眼界嗎
眼界,不但要讀書還要是游歷,讀書要讀出精華。讀文學作品時。不要帶著太濃重的目的性,你為了在書中找到某些答案時,你就會偏頗。你為博學,會容易泛泛而談,你為哲學,會易迷茫,這就是文學類作品給我的啟發,不像理工科書籍,只有一個答案!游歷不單單指旅游還有經歷,看過經歷過才有眼界,坐在車上路過沒有用的!讀書不一定能提高眼界,讀懂的能,讀不懂的不能,但不讀書眼界一般都不高!
很多名句和文章都鼓勵人們多讀書,所謂的讀書到底指的是哪類書
謝邀!鼓勵人們多讀書,這類名言警句確實不少。例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就是告誡人們,趁著青春年少,多讀書,積累知識,增長智慧。因為人年輕,記憶力好,理解力強,“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更像一塊海綿,不斷吸收書中的營養。這到底是些什么書?遺憾的是,沒有哪句話開了清單,連類型也沒有,都只是說要多讀書。那怎么辦,就到書海中暢游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就是如此,樂此不疲。看看那些大師,誰不是皓首窮經?
杜甫有哪些經典詩詞名句
謝謝!
杜工部的詩被稱為“史詩”,現存詩大概有1500篇左右,你要說每一首都是經典,也不現實。但是杜甫的確有很多經典的詩詞名句被我們所熟知。
小時候讀書時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如今離故土千里,腦子里便經常出現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中的那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了。
下面和悅享詩文一起了解一下杜甫都有哪些詩詞名句流傳于世,為世人所愛吧: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夢李白二首?其二》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前出塞九首?其六》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其三》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不見》
不知大家還知道哪些杜甫有名的詩詞呢?歡迎留言交流。我是悅享詩文,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多多關注。
杜甫被貶后寫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老杜一生沒當過什么大官,安史之亂以后唐肅宗任命其為左拾遺,后受房琯案牽連,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同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省)探親。第二年,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根據所見所聞寫出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老街味道
這幾首都是古體詩,古體詩以賦為主,較少比興,沒有平仄對仗的要求。詩句質樸無華,記錄了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有無邊的痛苦也有一種潛藏的力量。
就說一句吧: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無家別》
真是詩家妙理,平淡道出,觸人心骨。
@老街味道
杜甫詩中的名句你知道哪些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籍貫襄陽,后遷居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與李白合稱“李杜”,因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就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流傳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其詩中的名句擇要列舉如下:
【第1句】:《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第2句】:《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第3句】:《望岳·岱宗夫如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第4句】:《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第5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第6句】:、《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7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第8句】:《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第9句】:《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第10句】:《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第11句】:《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第12句】:《贈花卿》:“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第13句】:《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第14句】:《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第15句】:《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第16句】:《贈衛八處士》: “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第17句】:《佳人》: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第18句】:《夢李白二首之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第19句】:《夢李白二首之二 》: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20:《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1:《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2:《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23:《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24:《前出塞九首·其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歡迎交流,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怎樣引導青春期的孩子多讀書
發展他的愛好,讓他喜歡上讀書。
多讀書真的能提高寫作嗎
謝邀。
人們常說:“讀完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你看,多讀對于一個人語感的培養多么重要。那多讀書真的能提高寫作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需要系統的、有針對性的閱讀。
所謂系統性、有針對性的閱讀,就是要明白在寫作的起步階段應該做什么,怎么做。當不知從何處下手,可以適當的看一些工具書。
比如《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本書的作者布蘭登·羅伊爾是一位培訓機構的主管,這本書多次榮膺國際獎項,而最主要的是,這本書介紹的寫作干貨特別實用,這本書的寫作非常簡潔,就像一份優質的教學大綱,讀起來淺顯易懂,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在如何進行文章的結構時,書中介紹的“自上而下的原則”、寫文章時的三段法、要注意文章的框架等都特別的實用;如何豐富文章的內容時,作者說明要使用準確的例證;在文章如何排版上,作者也給出了簡單可行的建議。對于初學寫作的人而言,這是一本特別好的參考書。
寫作時,是需要素材積累的,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在讀書看報時,要學會看書,學會積累素材,《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就教會了我們一些獨特有用的方法。比如依據自己的讀書需求為自己開書單,不受外界的左右。書單中的書目,來自自己平常閱讀時對于讀書信息的被動接受與積累,也就會說別人給你書目信息,但是你要自己學會主動篩選,篩選出自己真正需要的書。
還有就是本書提到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法,作者提出,在寫筆記時,要把自己的想法與對原文的摘抄,同時寫下來,但是用不同的符號進行標。這樣結合自己的感觸,所展示出的語言就是屬于自己的,而不會總是套用別人的語言,而經過自己的思考寫出來的文章就是自己的原創,這樣的好處也是可以讓原創思考遍地開花。
想要通過讀書提高寫作水平,需要先掌握“讀”的技巧,因為讀是寫的基礎,而想提高寫作水平,光讀也是沒用的,還要把寫付諸實踐,反復練習,才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如何看待讀書少的人反向歧視讀書多的人
不論是學識的多寡,一旦缺乏了虛心和務實,都會邁入歧視的歧路。
首先對于標題建議進行微小的糾正,雖然說標題本意是讀書少的人反向(反過來)歧視讀書多的人,但將“反向”和“歧視”合在一起,容易讓讀者產生“反向歧視”這一理解,而根據“反向歧視”(包括“逆向歧視”)的解釋,并非“反過來歧視”這層意思,因此為避免產生歧義,建議將該用語進行替換。
言歸正傳:從我個人的觀點認為,不論是讀書少的人,還是讀書多的人,如果具備虛心、務實這種品質,那么就很容易建立對自己以及對他人和社會的正確認識,而歷史和現代成功人士的經歷也無一例外表明,至少這兩項是成功人士(無論讀書多寡)的必備品質。
所以在以下的討論中,我們應當建立一個基準,即讀書少且缺乏虛心、務實精神的人,為何會歧視讀書多的人。
為什么讀書少且缺乏虛心、務實精神的人,會歧視讀書多的人
這種情況,一方面可以認為眼界的狹窄,一方面可以認為是這類人心態的不平衡,因嫉妒而仇視。
讀書少容易限制個人的眼界寬度和廣度:
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法]伏爾泰
伏爾泰對于讀書的理解,很多人應當也深有體會,當鉆研某一項學識時,會越來越對于知識產生敬畏的心理,因為每當我們發現自己似乎弄懂了某個問題時,往往會發現面前又出現了更多的待解之謎。
上學時,我的物權法老師曾經笑稱自己對民法的理解最多只有5%左右,而理解1%的那些人,都去立法了。這位民法教授,一直是我們學生心中的怪咖,因為他專注學問,性格稍有些乖張,但若論對于民法尤其是物權法的理解,全校能出其右者寥寥無幾,而這樣的教授直言自己對民法的理論知之甚少,一方面讓我們覺得民法理論浩如煙海,另一方面也能夠感受到學者在鉆研學術時的虛懷若谷。
所以,當一個人讀書多了以后,會發現自己不知道和不了解的只會越來越多,因而在研究和闡述學問時也會更加謹慎和專注,所以古代儒家才會發出對于真理的感嘆——
朝聞道,夕すごい!
錯了,是:
朝聞道,夕死可矣!
反觀讀書少的人士,一旦其缺乏虛心和務實品質,則很容易基于自己對于社會、知識的淺薄理解,而誤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甚至認為往前300年,往后300年,沒有能夠超過自己的。
就像我幾年前曾經辦理過的某起盜竊案件,當事人家屬希望能夠爭取到緩刑的結果,于是我和同事親自聯系每一個被害人,對十幾個被害人均進行賠償并達成諒解,最終在被告人在看守所被羈押10個月多時法院作出了判決,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11個月,也就是說當事人至多在看守所中繼續羈押大約3個星期就可以刑滿釋放,這種我們習慣稱為“實報實銷”;而如果判處緩刑,則至少判處判一緩一或判一緩二,被告人即便在釋放后依然要面臨至少一年的緩刑考驗期,在一年中必須謹小慎微防止出現過錯。
也就是說,我們爭取到的結果要遠遠優于緩刑的結果,然而——
判決第二天當事人家屬找到我們單位鬧,原因是我們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沒有幫助當事人取得最好的判決結果,無論我們和同事如何為其解釋,對方始終不停循環幾句話:
“我都聽別人說了,緩刑就是比實刑好!”
“你們別他*說這些亂七八糟的,別以為我們不懂,我告訴你們,我知道的不比你們少!”
“不就胡謅幾句話么,我他*要是上庭不見得比你們差多少!”
這種現象就像高英培先生在相聲《釣魚》中的經典形象——
你們相聲演員有嘛呀,不就是是惹惹~惹惹么!二他媽媽,快拿一大木盆嘞誒!好家伙,可敢桑賊波兒了!
讀書較少同時生活水平欠缺的一些人,容易產生對讀書多并生活優越的人群的敵視:
這種現象其實異常普遍,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仇官”和“仇富”,讀書少的人,往往事業的起點較讀書多的人要低,從普遍情況來說此類人所掌握的社會資源要遠少于讀書多的一批人,因此他們想要達成階層上行的困難程度就要遠高于讀書多的人。
如果說讀書少,所處工作職位較低、生活水平有限,同時又不能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拒絕或因為困難而畏懼努力和繼續學習,那么必然會停留在較低的層次水平中,甚至會越來越差。久而久之,當這些人看到生活優越的人,享受到越來越優渥的生活條件,而自己卻始終碌碌無為,就極容易產生心理的失衡甚至是扭曲,由此產生最大的疑問:
憑什么他們吃香的喝辣的,我就得喝西北風?!
面對這種疑問,智者和勤勞者會考慮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讓自己獲取到更多的社會資源;而愚者和怠惰者則認為這就是社會的不公平,讀書多的人不應該獲得如此高的社會生活待遇。
不過說到底,所謂的讀書多或是少,都只是階段性的概念,即便學問高深者如果因循守舊或停滯不前,拒絕繼續學習,就如“傷仲永”而泯然眾人矣;同樣,哪怕起步時間較晚,但只要知難而進、奮發努力,厚積而薄發,也終將非復吳下阿蒙!
【本文由 高萌律師 原創并首發于,未經許可謝絕復制和轉載!】
讓孩子多讀書的好處是什么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兒子今年17歲讀高二,特別喜歡看書。不管是文學書,還是科普書,他都無書不歡。有一次他放學回家被幾個校園惡霸攔著要錢,當時路上行人和車輛都很少,他的書包里正好放了去培訓機構要繳的幾千元學費。怎么辦啊?這孩子突然就出手了,邊打邊往旁邊的超市里沖去,在里面亂丟亂抓東西,很快超市里的員工,保安都沖了出來把這個孩子給圍住,不讓他離開,并報了警。搶錢的校園惡霸早已嚇跑,接警的警察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以后,再看地上丟的也不過是一些拖把,紙巾之類的日用品,損壞不大,就讓家長和孩子整理完就行了。事后我們問他為什么這么聰明,他說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類似的脫險故事,就小試牛刀了。
看來多讀書還可以在遇險的時候成功自救,真是不錯。我最近還聽說孩子班上有個學霸級的人物存在。明明才讀初二吧,人家已在自學高中的課程。我想這個孩子肯定是喜歡看的。沒想到期未考試結束的時候,我有幸聽了他在散學典禮上的演講,一個文質彬彬的女生,面對四十多個在社會上扮演著不同角色的家長侃侃而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有一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感覺。后來一打聽,人家除了學習,最喜歡的就是看書。唉!看來書中真是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總之,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好處就會多多,至少寫作文不用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