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名句黃河遠上白云間的下一句是什么

描寫黃河10句的古詩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第1句】: 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巍し皆馈端{(diào)歌頭》詞。
渺,渺茫、遙遠。河洛,指黃河、洛水,代指中原地區(qū)。此寫醉眼看夕陽、遺恨失中原的痛苦之情,表達的是詞人對中原故土不能恢復(fù)、國家不能統(tǒng)一的深切遺憾之情。
【第2句】: 黃河清有日,白發(fā)黑無緣?!獎⒉纱骸读_唝曲》。
黃河總會有一天會變的水清,但是人的頭發(fā)如果拜變白之后,便再也不能變黑了。
【第3句】: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代杜甫詩《戲為六絕句》。
你們?nèi)蘸笊眢w和名聲都會一同隕滅,但是“四杰”的那些詩詞文賦就會如同長江黃河一樣,中原的流淌下去。
【第4句】: 百年心知同,誰限河南北。——姚合《寄耿拾遺》。
我們忘年之交,心意相通,雖然分出兩地,但是一條黃河又怎么可能阻斷我們之間的情誼呢?
【第5句】: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獎⒂礤a《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彎彎曲曲的萬里黃河,夾帶著大量的泥沙,大風(fēng)吹動著河水波濤簸蕩不已,流向天涯。
【第6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兜躯X雀樓》
夕陽依傍在西山上,滿滿的下沉,波濤洶涌的黃河,奔著大海不斷的流淌。
【第7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啤だ畎住秾⑦M酒》
你看到那黃河,從高俊的山澗中流淌出來,仿佛像是從天上留下了一樣,一瀉千里,奔向大海,一去不復(fù)返。
【第8句】: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黃河尚且還有澄清的那一天,人怎么可能沒有時來運轉(zhuǎn)的時候呢?
【第9句】: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畎自姟缎新冯y》。
打算去渡過黃河,可是黃河已然結(jié)冰。想要去登上太行山,可是太行山上積滿了大學(xué),無法前行。
【第10句】: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踔疅ā稕鲋菰~》
黃河向遠處流淌著,一直延伸到白云的深處。萬仞的高山上,有一座孤零零的陳堡。
詩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中的“仞”,一仞約相當于
首先你要知道這兩句詩的意思,然后你就知道了。很簡單的: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的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好了,為了表達很多山,運用了萬仞一詞。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萬座吧。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滿不滿意。
怎樣賞析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
謝悟空小秘書邀答!
怎樣賞析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
王之渙,字季淩。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官文安縣尉。性豪放,喜擊劍悲歌作詩。以描寫邊疆風(fēng)光著稱?!稕鲋菰~.黃河遠上白云間》即為其傳世六首代表作之一。下面我們對其這首詩逐一解析欣賞,感受這首詩的藝術(shù)魅力。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寫詩首先要選好視角,然后才能展開描寫。這首詩起句以自身立點為視角。采用由近及遠的描寫手法,先從寫景開始,渲染氣氛,營造場景,為氣勢磅礴的后續(xù)描寫表達做好鋪墊。
起句“黃河遠上白云間”,首先把一幅洶涌澎湃,波浪滔天的雄壯的黃河畫卷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一個“上”字,起到化腐朽為神奇妙用。使靜止畫面,一下變得氣勢磅礴,栩栩靈動起來。與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視角從李白的由遠及近的順寫反過來變成由近及遠的逆寫,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這就更加增強了黃河那種一瀉千里的氣勢。
遠遠望去,黃河蜿蜒逶迤,穿行在崇山峻嶺間,亮亮的水色看去就像一條飄動的絲帶飛“上”云端。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氣勢?由讀者去盡情的遐想,突出了黃河源遠流長閑遠意境。也向讀者展現(xiàn)出邊地一片廣漠壯闊荒涼靜寂的無限風(fēng)光。
接著第二句“一片孤城萬仞山”,用一個“孤”字和一個“萬仞”偏正詞組,直入所要刻畫的主題。在層層莽莽的萬仞群山里,一座孤零零的戍邊城堡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孤”和“萬仞”遙相映襯。這個“孤”字的境像,強烈凸顯。令戍邊將士那種與世隔絕,遠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愁緒縈繞的落寞心情悄然浮現(xiàn)紙上。而這種愁緒于荒涼空曠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大背景和萬山環(huán)繞,荒無人煙的“孤城”相融合,由空曠,荒涼,偏僻的環(huán)境生發(fā)出落寞的愁思。在這種心情下再去看周邊的景色,就顯得愈發(fā)的荒涼。通過場景把戍邊將士的愁苦心情如黃河涌浪一樣推向高潮。愁苦無以復(fù)加。
第三句“羌笛何須怨楊柳”,筆鋒一轉(zhuǎn),把戍邊將士的愁苦情緒向外擴散,將戍邊將士無法排遣愁緒轉(zhuǎn)化成對心理活動的描寫。戍邊將士由思緒不平轉(zhuǎn)歸心里恬淡平靜,并詼諧的做出自我安慰。
本來“折楊柳”在唐代就賦予與親人離別的含義,而羌笛所奏《折楊柳》的曲調(diào),在廣漠荒涼的背景下,更加勾起了戍邊將士對離別的愁思。一個“怨”字,帶動意境風(fēng)生水起,全部生泛起來。另外這句詩的妙處,還體現(xiàn)在“何須”二字上。邊塞將士戍邊在萬山叢中的孤城里,是存在的現(xiàn)實,無法改變,因此聽到悠悠的羌管笛聲,也似乎是有怨愁之情而遷怒楊柳。塞外都已經(jīng)是春天來了,楊柳為什么還是那樣老氣橫秋的,沒有為孤城營造出一點活潑清新的氣息呢?
結(jié)尾“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一句照應(yīng)上句,戍邊將士坦然的回答出“羌笛何須怨楊柳”的原因。這句話妙就妙在“不度”二字上?!岸取笔枪忸?,躍過的意思。這句話是詩人借戍邊將士之口述說。同時“玉門關(guān)”呼應(yīng)“詩中第二句的“孤城”,點明“孤城”就是將士戍守的“玉門關(guān)”。
這句話是說,玉門關(guān)處在塞外的崇山峻嶺中,這個地方人跡罕至,雖然這里季節(jié)上已是春天,但是連春風(fēng)都不愿光顧(越過)這里,楊柳怎么會生發(fā)出清新活潑的春天氣息呢。你羌笛吹奏《折楊柳》曲調(diào),怨恨楊柳,但關(guān)楊柳什么事呢。經(jīng)過這樣幾個字的處理,使本來顯得靜止的場景,經(jīng)“何須”兩字畫龍點睛,立刻使愁緒籠罩的畫面變得生動活潑,開朗明快起來,可見詩人用字的“點石成金”之力。
詩人在整首詩里,抓住“黃河”,“白云”,“孤城”,“萬仞山”,“羌笛”,“楊柳”,“春風(fēng)”,“玉門關(guān)”等幾幅典型的畫面,然后用“上”,“孤”,“怨”,“度”等幾個鮮明生動,有力度感的字將幾幅畫面串聯(lián)銜接,向讀者勾勒出一幅廣漠荒涼的邊塞風(fēng)光弘大畫面。向讀者展示出詩人內(nèi)心對邊塞的想象和感受。替戍邊將士們發(fā)出感慨。但感慨中卻未透漏出絲毫消極情緒,反而用風(fēng)趣的語言把戍邊將士思念愁悶的意境化成一首富有感情的詩歌來詠嘆。從而表達出詩人對戍邊將士那種“戍邊雖辛苦,保家衛(wèi)國卻心甘?!背晃锿獾睦寺髁x情懷。
你感覺對你感觸最深的名句或古詩是什么
不需要任何學(xué)院和大學(xué)幫助,人生本身就是一所高等學(xué)府。愛迪生!
抓往今天!現(xiàn)在就開始!每一天都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抓住它,因為明天已經(jīng)走進了今天。
鮑爾斯!